在岭南深处的崇山峻岭之间,有一群勤劳而善良的排瑶人,他们依山而居,逐水而歌,千百年来在广东连南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,延续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与信仰。排瑶,是瑶族的一支,因早期主要聚居于连南的八大排村寨而得名。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,早在唐代,排瑶的先民便已迁居至此。唐代诗人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时,曾以一首《莫瑶歌》记录了他对瑶民生活的感知:“星居占泉眼,火种开山脊。”字句之间,是对瑶族人坚韧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。而如今,排瑶中房姓族谱已传五十代,依此推算,他们在连南定居已有1100多年。岁月如梭,山水未改,那些关于排瑶的歌谣与传说,依然在这片大地上轻轻回响。
今天的连南瑶族自治县,瑶族人口已达8.2万,占全县人口的一半。在这个以山为屏、以水为脉的地方,最能体现排瑶人精神气质的,莫过于那独具特色的婚俗仪式。排瑶婚俗不仅仅是一场仪式,它是关于家族、信仰、勤劳、爱情与责任的故事,是流动在血脉中的文化记忆。
排瑶婚礼从订婚、认亲到择日、迎娶、回门,每一步都凝聚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。订婚时,男方要备好肉酒,由媒人送往女方家,寓意诚意满满;认亲则由“先生公”卜算吉日,赠礼送信,礼数周全。到了结婚这天,新娘要请“先生公”念经,为祖先祷告,身穿刺绣华服,手执避邪纸伞,在新郎舅舅的引领下,缓缓走出娘家。这一刻,村庄仿佛也在屏息静听,送别她从前的身份,迎接她未来的新生活。最具仪式感的是对歌环节。当送亲队伍抵达男方村寨,男家歌手早已等候村口。一来一往的唱和,既是对才情的考验,也是对彼此家庭诚意的确认。歌声缠绵悠长,仿佛在告诉山中的风:这是两家人的联姻,更是两个灵魂的相知。
踏进男家门前,先生公会再次念经,为新娘驱邪净身。新娘洗去风尘,换上男家为她准备的衣裳,端着洗脸水敬奉长辈,逐一认亲。这不仅是礼节,更是一种融入的象征,从此,这个姑娘就正式成为新家庭中的一员。婚礼热闹三日,新人再回娘家“回面”,这一天,既是告别,也是新的开始。从此,两人共种田山,共唱山歌。
排瑶婚礼中,嫁妆尤为讲究。除了衣物首饰,姑娘还要带上“嫁妆柴”,砍柴的多少象征着她的勤劳与担当,有的甚至带来耕牛、山林、田地,一件件实物背后,是父母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深情祝福。
八排瑶的婚俗,不仅是生活仪式,更是一种文化表达。其中的山歌、祈福、礼俗,融入了他们的世界观、价值观和信仰观,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自给自足、团结互助、尊祖重礼的生活哲学。如今,面对社会变迁,排瑶婚俗依旧通过口耳相传延续着。从歌谣到族谱,从花裙到纸伞,这些看似质朴的细节里,藏着一个民族的柔软和坚定,也藏着他们对爱、对家庭、对祖先最真挚的敬意。